中文   |   English
媒体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威视 > 媒体动态

“透视”集装箱 围剿走私货

发布时间:2011-04-22
信息来源:《新京报》2011年4月22日第006版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4/22/content_223221.htm?div=-1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说这话的人叫康克军,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这句感慨之言是他送给麾下这个团队的。
   这支队伍花了十余年,让“同方威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从无到有,再到走向全世界。百十吨的集装箱在它“面前”只要走一趟,就能看出里面有没有走私品。
   
    教授上书“锻造武器”
   
    1991年,法国戴高乐机场启动了世界第一套数字辐射成像货箱检测系统。此时,英国和德国两家公司的产品也正在研制中。
   海关资料显示,当时80%以上的走私案件发生在货运渠道,而检查集装箱是以人工检查为主。七八个人,四五个小时才能查完一个集装箱。就算“百里挑一”地抽查,也无法应付每年数以千万计的通关集装箱。
   同年,清华校领导收到了一封署名是4位老教授的联名信。他们认为,集装箱检查系统是打击走私急需的“武器”,建议学校开展研究。
   “这项技术刚露头,并不成熟,有很大的市场。同时,这是国家急需的产业,国外开出了‘低于一千万美金免谈’的天价,而且核心技术根本买不到。”康克军说,他更希望这个项目能让清华参与的五六个学科打一个“翻身仗”。
   1995年年底,清华工程物理系、核研院及物理系历经4年,联合研制出第一台集装箱检查实验样机。1996年1月,清华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通过国家验收。
   
    成果转化“一年10套”
   
    1997年,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清华能将成果转化进行到底。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清华有自己的路数,“带土移植,回报苗圃。”
   所谓带土移植,也就是“谁下的蛋谁孵”,这里移植的“苗”是科研成果,“土”就是培育这个科研成果的人员和技术平台。
   1997年,康克军被派到同方核技术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兼任总经理一职,开始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艰辛的产业化之路。
   科研实验,100次有1次成功,就算成功。要做成产品,失败1次就是失败。康克军说,经验告诉他,科研成果产业化,十有八九的项目死掉。加速器、辐射防护、拖动系统都要逐一攻关。其间,几个身在国外的清华毕业生也回国加入了团队。
   1998年,中国海关启动“H986工程”,清华得到了10台固定式外加一套移动式设备的任务。
   “好几年只做出一套样机,现在一年要做10套”。原来公司担心产品没人要,会饿死。结果,天上掉下“磨盘大的馅饼”,又担心会不会撑死。更大的问题是,车载式是什么样,连图像、概念都没有,而规定的完成时间只有一年,“清华做不出来,就从国外进口”。
   于是,攻坚战就此打响。
   
    团队“能打仗能玩命”
   
    “有实力、能打仗、能吃苦、能合作、能玩命,敢于承担责任。”这是康克军对科研团队的评价。
   找人加工机器,苗齐田教授与厂家签协议。10台机器,不管是设计,还是加工环节,不能出一个问题。
   在密云基地,高文焕教授发誓,做不出车载移动系统,就不刮胡子。
   当世界第一个加速器移动系统攻关完成时,现场一片欢呼、拥抱,甚至热泪盈眶。可是没过两分钟,人们就忙着睡觉去了。
   另一拨人赶赴天津东港,建设第一套固定式系统。那时的东港到处都是煤,一点小风就煤末满天飞,搞技术的像挖煤工人。这次,还是学生的陈志强被顶到了项目负责人的位置上。1999年12月30日,第一套(固定式)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在天津东港投入运行。
   陈志强说,得知设备运行成功,几十号技术人员来不及庆祝,坐上车直奔澡堂子,几个人泡黑了一个大水池子。
   之后5年内,150多套检查系统装备国内几乎所有口岸、部分航空和检查站。之后10年,已协助中国海关累计检查集装箱910万标箱,查获走私案件共5.8万宗,案值共计110亿元人民币。□本报记者 孟祥超 实习生 钱烨
   
    ■ 故事
   
    绝对“中国造”
   
    2001年5月30日,两套“同方威视”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售往澳大利亚,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据报道,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曾回忆说,“我们给土耳其客户介绍产品时,他们反复问这个产品是谁造的。谈了一个星期后,我们临回来前他们还问:‘你们跟我们说实话,这产品到底是谁造的。’他们怀疑中国的能力和信誉,以为是在‘骗人家’、‘蒙人家’。没办法,最后他们跑到中国海关来问,一直到亲眼参观了我们在密云生产基地的产品后才相信是我们造的。”
   由此,“同方威视”一炮打响。
   目前,超过500套集装箱、车辆、火车检查系统和4000余套小型安检设备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安全检查系统专业提供商之一。
   目前,清华的集装箱检查技术已经辐射到工业、医疗、环保、食品及军工等多个领域,年产值几十个亿。
   在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清华出品
   
    集装箱检查系统
   
    集装箱检查系统是在核技术领域应用辐射成像原理开发出的新产品,它主要应用于海关的货物查验。
    该项目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了以加速器为辐射源的车载移动式和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并实现了产业化。在组合移动式设计方案、车载移动式刚性一体化结构及单双两用车系技术方案、笔形探测器及其阵列、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小型化技术、扫描机构及扫描方案、数据获取及调度与处理技术、图像检查技术、射线屏蔽与辐射防护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近3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